承先啟後的大師
Filippo Brunelleschi

之前提到過Brunelleschi是開啟文藝復興大門的第一位建築師,主要作品集中在佛羅倫斯,一個中世紀因為織品與金融業發達而逐漸興起的城市。

Brunelleschi不僅是個金匠、雕刻家也是建築師,同時精通數學與工程,參與過多樣的事物甚至包括造船與城堡構築。1401年,24歲的他參加聖母百花大教堂前方洗禮堂北門浮雕的競圖,雖然輸給Ghiberti,但是此時的他已經小有名氣。強調理性與精準的Brunelleschi也設計了許多施工機械,並且藉由實驗建立了單點透視圖的畫法,這種寫實畫法很快就流行起來,後來也影響了Bramante在米蘭的聖母瑪麗亞教堂運用透視”畫”出來的祭壇。

1
大教堂旁邊Brunelleschi的雕像

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
13世紀末動工的聖母百花大教堂,經過一百多年的興建到15世紀初完成圓頂基座的圓鼓石後,剩下的大圓頂(內徑42公尺,高度36公尺)成為工程上的大難題。

Brunelleschi的提案在1418年獲選,並在1420年開始興建圓頂。他以8根大肋與16根小肋形成的骨架,再包覆內殼與外殼。兩殼中間則是通往屋頂的階梯。經過16年的興建於1436年完工,留下直徑六公尺的圓洞並進行燈籠亭採光塔的競圖。Brunelleschi的設計再一次獲得採用,遺憾的是燈籠亭在1446年開工後沒多久Brunelleschi就過世了。不過接手的建築師還是按照Brunelleschi的設計在1461年完成了燈籠亭。高度113公尺的大圓頂馬上就成為佛羅倫斯的象徵,而Brunelleschi為工程所設計的起重機具(Vitruvius建築十書的啟發)與營建方式的突破也代表了新時代的來臨。

2 3 4

Ospedale degli Innocenti (Hospital of the Innocents)
1419年興建的孤兒院是早期文藝復興非常重要的建築物,也是Brunelleschi建立個人風格的第一棟建築。正立面的連拱涼廊採用重複的九個半圓拱,柯林斯柱式的柱子高度與柱間距相等,也與涼廊的寬度一樣,使得所有的元素之間都有了簡單而精確的比例關係。

9
孤兒院正立面的連拱涼廊
有別於中世紀常用的尖拱與強調垂直性,這裡是佛羅倫斯第一棟大量使用古典語彙(古希臘羅馬時期)的建築,並強調水平延伸性,類似的作法在他後來設計的聖羅倫佐教堂與聖靈教堂都可以見到。涼廊的天花板利用拜占庭式的圓頂帆拱作法,還有在連拱兩側的尾端出現了圓柱加上巨型壁柱的收尾處理,這些手法都成為後來文藝復興常用的語彙。

5 6 7

Basilica of San Lorenzo
1421年Brunelleschi接受梅第奇家族(Medici)委託興建的聖羅倫佐教堂,由柱列區分中殿與側廊,天花板與兩側高窗,樣式明顯來自古羅馬的巴西利卡,但是在這裡Brunelleschi為平面與剖面加入了精確的比例關係,在空間上產生重複的水平延續效果,而柱頂簷部的水平飾帶與柱頂盤梁則進一步強化此效果。教堂在Brunelleschi過世後才完成,但正立面卻一直沒有完成裝飾。儘管米開朗基羅在1518年接受委託設計了一個白色大理石的立面,不過後來也沒有被執行。

10
未完成的聖羅倫佐教堂正立面

為了要在短短的12小時之內看完佛羅倫斯所有重要的建築,下了火車之後就狂走狂拍;然而聖羅倫佐教堂內不准拍照,不需要急切地用相機記錄空間之後,反而給我一個機會靜下來仔細體會建築師的用心,坐在長椅上用眼睛看著四周,樸素的裝飾,精美的細節,光線與空間的變化。心裡的感受比從觀景窗看出去更為深切。經過了這趟”紀錄式”的旅程後,如果還有機會回來佛羅倫斯,或許不帶相機反而會體會更多。

8